突破運動四十年      榮譽總幹事蔡元雲

   「突破」是一個城市青少年的生命工程與文化更新「運動」:這「運動」的啟動者是基督──祂是「萬有之首」、「教會的頭」;祂動我們才動,是祂呼召並感動同工、義工、青少年和眾多的伙伴成為這「運動」的參與和推動者。

       40年來,我們不斷學習的功課是「等候」:在羣體中一同禱告,靜觀神的指引,尋求引證,才敢一步一步的動;我們一直「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」。

突破運動展開

        1972年,恩佩曾向神求問:「我們能為這城市的青少年做甚麼?」經過一年恆切的禱告、研究、守候,《突破雜誌》誕生了,掀起了一個青少年「抗衡文化」及「尋找人生方向與價值觀」的運動,當年同工只有3人,主力的是義工和青少年。沒想過事工由福音營會、電台廣播、輔導、影音等等逐步開拓。

  植根.尋根.扎根

         1982年,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北京之行帶來香港回歸中國的消息,瘋狂的移民潮暴露不少香港人「無根」的心態。在撲朔迷離的前路中,同工、義工們不住禱告,我們領受了「植根香港」、「尋根中國」、「扎根於永恆」的信息。其後購買了吳松街「突破中心」象徵了植根香港的定位,同時尋求進深認識中國文化、為骨肉之親代求,並更深紥根於神的話,青少年回應熱烈,不少香港、海外的華人都認同「根」的探索;「突破運動」繼續往下紥根、向上結果。

培育僕人領袖

           1992年,回歸前5年,香港一切都好像凍結了,港英政府不能為97後作任何籌劃。「突破」同工們不相信97是這個城市的「死期」;我們多次退修、等候,並且面向全球、探索廿一世紀的趨勢──是祂感動我們尋求如何培育青少年成為21世紀「僕人領袖」之路。我們學習回應甚麼是「資訊」年代、「文化」救贖、生命「更新」及同心「創路」。是祂為我們預備「突破青年村」成為裝備青少年的燃夢基地。

培育國內培訓者

         2002年,回歸後5年,我們先在上海探路,如何與國內的青年工作者交流、共學、一同迎向廿一世紀的挑戰。「青年發展基金」的成立,成為我們與國內青少年工作者交流的平台:祂為我們打開「培育培訓者」(Train the Trainers)的門在上海、北京、四川建立了一個青少年「生命教育」的研究與培訓網絡。

招展全球視野

          2012年,香港青少年的「本土意識」加強,對國內文化仍在適應中,「全球視野」卻有邁向薄弱的跡象,連語文能力也在下降。1996年開辦「國際華人青年領袖訓練營」已是朝着這個方向:培育新一代的本港、國內及海外華人青年成為多元文化的僕人領袖。一羣有國際視野、關心「突破」的同行者,經過好幾個月的探索,決定成立「青年全球發展基金」,為「突破運動」開拓了一個本土與全球兼顧的新里程,引導我們的神是一個胸懷普世的創造和救贖主。

           40年來,「突破」青少年事工多元化,仍是同一個賜異象和使命的主,歸屬同一個「運動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