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伍詠慈
2020年06月03日
尋找成長路上的家庭烙印

有沒有試過,別人一句話,把你氣得暴跳如雷?事後你會後悔,一向待人心平氣和的自己,為何有這麼一剎那,像失控了一般?有沒有試過,一句話把人氣死了,對方從此不瞅不睬,而旁人卻說不過是小事一件吧?

人際相處,沒有人敢說是一件容易的事,無論活到哪個年紀,工作幾多年,都會感歎人際關係是一門學問,一門藝術,甚至是一個奧秘?

人的確是很複雜的,我們有天生的性情,也受後天家庭栽培的影響,更有成長歷程上遇到人事物烙下的印記;即如簡單的日常相處,一句話一個反應,背後有多層背景,就像海上冰塊下藏著一座巍峨冰山一樣。

也許現代人太忙了,只注目於眼前的人事物,說過的話,做過的反應,轉眼抛諸腦後。但日復一日的強烈反應、激動情緒、失控的話,你會想追查背後的原因,探索藏在底下是一座怎樣的冰山嗎?

原來這些言行是一條線,你循著線探索,會發現你成長的歷程。

梁燕雲(Annie)多年在突破輔導中心開辦成長課程,凝聚一批有心探尋成長軌迹的學員,在當中他們學習覺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,發現平日與人相處時,不自覺反應背後藏著的秘密:這些可能是未解決的成長問題,可以是尚未滿足的需要,成長的困難,家庭遺下的傷害。當我們探索,就像走進成長的森林,檢視每一道線索,都能幫助我們理解過去,明白現在,指引將來,成為改變自己的動力,這就是成長。

三歲定八十,人真的可以改變嗎?只要我們學習察覺,明白自己是怎樣走過來,也會知道自己要怎樣走出去。

Annie把她與學員的搜索過程寫成書籍,透過一個一個生命故事,認識成長的方向。西方曾出版不少書籍,探索家庭對人成長的影響;而日本和台灣近年亦有不少相關著作,台灣前幾年也有出版以華人家庭為背景的相關書籍,畢竟華人家庭有其獨特的文化,對人的塑造比西方家庭對子女的塑造更複雜,而親子的關係也更千絲萬縷。至於探討香港家庭如何塑造人成長,以香港為背景的書實不多。要在這方面下工夫,不只要有願意與讀者分享生命故事的人,也要有能與人同行,耐心梳理成長歷程的輔導員,突破輔導中心做了這方面的工夫,要與青年人分享成長的一課。

這本書命名為《就是要做自己──尋找成長路上的家庭烙印》,是希望讀者透過這本書,細閱書內青年人的無私分享,包括他們平日在工作場所、友儕聚會、教會、家庭中與人相處的挫折困難;並跟隨輔導員Annie的分析和檢視,發現自己與人相處的一言一行,覺察自己的成長軌迹。或許經過這個過程,你會活得更快樂,更能享受人際關係帶給我們的祝福;並能祝福與你相遇的生命。

*就是要做自己──尋找成長路上的家庭烙印承蒙恒基兆業地產集團贊助出版,特意鳴謝。


書本介紹:就是要做自己──尋找成長路上的家庭烙印
父母如何培育我們,成長環境和家庭文化,模塑我們的性情、自我觀和世界觀,我們就是帶着這些家庭儲備,去與不同的人相處,也自然會帶來對人或對己的各種傷害。三歲定八十,長大成人,還可以改變嗎?可以的!本書就是幫助讀者探索自己的成長軌跡,從中察覺自己與人相處時的困難和障礙,透過認知、反思、覺察,我們可以選擇走一條新路。

 

 

 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