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伍詠光
2018年06月12日
職場無力感?

「現實是殘酷的」,這道理無人不知。可是,究竟甚麼是面對現實?

有一種是無奈接受,面對困局束手無策,行動過只換來失望,甚麼都改變不了,一種「等死 / 等運到」的狀態,這叫做「灰」;第二種是笑看風雲,看透人生。這種人經常說:「人就是自私的,天生的,接受吧!」、「改不了,接受吧!」表面看透,實質是無可奈何,只好歸咎命運,一種慢性的自我放棄,這叫做「化」。

「灰」與「化」是治標的方法,可以暫緩你的不快,但同時亦帶來限制,令你開始漸漸變成一個失去思想及突破能力的人:以為自己只有生存沒有生活,忽視或遺忘了抵抗和翻身的能力。面對無法改變的現狀,遺下只有無力感,每件事都感到煩厭,失去主動性,這些負面情緒也會影響身體健康。

 無力感的相反,大概是幸福感:活得有意義,替自己生活注入力量。世上沒有好工作,只有好生活,只有你主動去選擇屬於你的幸福。這不等同享樂主義,用金錢去創造幸福,只有知道心底究竟想要甚麼才是快樂。幸福是單單關乎你的,是你感到幸福的一種幸福,所以不用羨慕或模仿別人。這關乎「選擇」如何過屬於你的生活,即使很多人批評或嘲笑你的理想,即使你賺取的不夠別人多,即使社會定義你是不切實際,你仍然堅持和選擇心中的「智」和「善」。「智」就是在未知未來的焦慮中,在別人不同標準的眼光中,仍然擁有對生活的想像力和顛覆的思考力;「善」就是即使處境再壞,也能善待自己,善待他人。

 接受現實,不是灰,也不是化,更不是放棄。面對現實是找出合適的選擇,讓人生有新的轉化。轉化的過程是從過去開始,很多時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接受了,原來根本未能接受挫折和失敗!對抗的方法是先去面對失敗,檢討失敗,接受自己的不足,才能反彈,這是一種自我關係的療瘉。重回現實處境,面對持續打擊,我們要為自己保留時間和心靈的空間,沒有空間人就容易失去反思和反省的能力。

可能你會感覺自己很弱勢無力,外邊太多既有利益者阻礙、打擊你。不過有時無力感是自製的,放棄選擇,任由宰割。要突破就要革命,就是替自己選擇對於自己是「對」 的選項,才能徹底地轉化自己,要好好生活請先改變你的態度。

(文章刊登於2018年6月12日出版的《Job Market》)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