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不覺,我成為Trial and Error Lab(Lab)的駐場伙伴(lab fellow)已經有2年。回想起2年多前,有一天收到管理員阿絹的電郵,邀請我參加lab fellow招募簡介會。那時我仍是全職社工,只能在工餘時間去製作皮藝品,哪來時間和空間租用Lab作工作室?
直到一次看到Lab 在宣傳「手作人品牌研習班」,從品牌包裝、視覺營銷及設計經驗等方面為手作人提供意見改善及交流,當時我正覺得自己的品牌欠缺完整性,卻又不知道如何入手調整,於是就報名了,也是我第一次來到Lab。
不是修讀設計出身的我,每一堂都像海綿般,吸收許多新概念,由作品包裝、陳列方式、產品拍攝,甚至是名片設計都要重新思考。曾有人說:「在市集擺檔也需要學習嗎?」雖然看似易事,但我相信只要是認真去做,即使每一天、每一個細節也有值得重新學習的地方,例如製作名片,當時手繪了許多個版本,才畫出一個能呈現品牌風格的模樣;還有第一次擺檔,是毫無章法地陳列,現在回想起也會不禁笑自己當時太亂來了。直到現在,我仍會每半年轉換一下陳列方式,留意有哪些小道具能配合拍攝和陳列。在研習班收獲一個很重要的啟發:品牌代表着我,我如何經營自己的生活,品牌就會怎樣發展下去。就如用對的鑰匙,就能打開對的門,這也令我逐步嘗試全職經營品牌。不久後,我就成為lab fellow 的其中一員。
搬進Lab 的第一天,我便開始教第一個單人皮革班的學生製作銀包,此前由於沒有自己的工作室,一直都是到不同的學校和機構去教授集體班,這次終可讓客人來到自己的地方,好好體驗與享受製作皮藝品的過程。教班也成為品牌這2 年其中一個發展方向,還讓我遇上不同的情侶、好兄弟、或是秘密地來製作禮物給另一半的客人。有時候聽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,有的在人生第四個10 年後開始追夢,有的在放下執着後找到幸福。能透過教班的互動得到他們的信任,令作品在他們的手上更添獨特的意義。
教班以外,製作客製化產品也是主要工作。雖然我很沉醉於獨自在家默默耕耘的時間,但實在遠遠比不上有10 張桌子在旁、和其他lab fellow 天馬行空地構思和撞出不同的聯乘點子。三人行必有我師,上屆的lab fellow 中剛巧有兩位亦是從事皮革工藝,他們也有追求完美的特質,會不吝嗇地告訴我有什麼小技巧可以令作品的完成度更高,就連工具和小法寶也讓我試用後才決定去買,這也是在Lab 的意外收穫。有時工作晚了,就會同其他lab fellow或管理員一起吃宵夜輕鬆一下;雖然說不上是固定同事,但卻是一班與自己聊天和狂想的伙伴!去年成果展前通宵工作,正值夏天,晚上大廈沒有開啟冷氣,汗流浹背,不禁問自己為何不睡覺也要繼續工作,但看到其他人也沒有停下來,就覺得再撐下去也不太難吧。
3 個多月後就要離開Lab 了,回想最初來這裏,是希望用2 年時間嘗試經營自己的品牌。2 年過去,現在我仍會繼續投身文創工作,並準備在外邊尋找工作室,要不是在這裏累積了經驗、建立了基礎,也許我今天沒有勇氣去作出這個決定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