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.有話說

撰文/周思藝 副總幹事 相片/Unsplash

2021年04月01日
【總.有話說】若干個十年的long lost friends

故事是這樣開始的:月前收到機構同事的一封轉發電郵,來自一位曾在1982年參與「突破」的義工,希望我們幫助她聯絡一位英文拼音與我名字相同的舊朋友。於是我就聯絡上這位在40年前,一起當義工的long lost BT friend。

原來她有感動,希望透過網絡,再次聯繫當年義工團的第一代義工。電郵往來間,她附上一張寫上各人名字的義工團合照,看着那些好像熟悉親切卻又帶點陌生朦朧的面孔和名字,別有一番感觸,仿似久別重逢,卻又一時語塞。畢竟義工團解散後,各人踏上不同人生路,更散居各地,近數十年也未有再整體一起重聚了。

感謝科技和社交平台帶來的便利,不出24小時,我就加入了這個新成立的BT Friends網上小組,並已有差不多一半成員歸隊。起初大家除了彼此相認,也極力打探其他組員的下落,結果不消幾星期,已將當時約八成的義工加入組內,更透過視像見到大家現在的模樣,絕對是哄動時刻。除了網絡的力量,我覺得更是因往日那份突破情牽引,並有心人推動才能成事。

難得線上重聚,大家自然而然想當年,大談那些事工籌備和服侍青少年的日與夜,像帶我重回那個時空,想起當時機構對香港社會和青少年需要的解讀與承擔,與今天的處境出奇地相似,主調仍是身份的尋索與體現。未來的年月,這或許仍是「突破」及香港這一代需繼續面對的挑戰。

期間有成員建議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近況,略略填補這數十年的空白,各人紛紛回應,大家在短短數十、一百字裏行間,道出一人一故事,各自精彩,看到上帝在眾人身上的作為與帶領。有組員更以我們當年的「職業病」特性,建議這些故事可拍成一部電影——會是一部由上帝執導的傳奇。

細心回味這些故事,雖然各人際遇不同,路徑不一,但大家都認同當年擔任義工的體驗,特別是同工生命那種真摯及與上帝靠近的見證,在我們眾人身上都留下了深刻的痕跡,影響着日後人生及事奉的路向。匆匆數十載,經歷不少衝擊與起跌,我們或多或少都面對過信仰與現實生活落差的掙扎,甚至有一度離開信仰的試煉,但同樣見證神奇妙的引領及挽回,有位經員常以beautiful來回應,對,是恩典太美麗。

希望這份美麗能延續下去,也願今天我們接觸到的青年及義工,他日亦能道出在「突破」的體驗,譜寫更多恩典故事。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