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知我咩料!」全名是「我知我咩料!」青年生活實踐x 藝術創作計劃,這項事工始於2022 年,當時正值新冠疫情期的尾聲,社會在疫情隔離政策、移民潮影響下,青年失去共鳴與連結的羣體。另一方面,關注公共議題的民間組織相繼止步,青年可以參與公共事務、發聲的渠道寥寥可數。「我知我咩料!」正是誕生在疏離感與無力感與日俱增的社會,期望青年在不穩定的生活中,能夠主動踏出第一步連結他者,用行動為自己與身處的城市帶來一點希望感。
青年對城市的共同看見
計劃參加者背景各異,有剛成年的大學生,亦有從事青少年服務的社工。但彼此共通的,是他們對自己生活的城市有一套想法,計劃讓他們遇上類近想法的夥伴交流及共創。「 藝術創作」、「社區連結」是這羣青年的共通語言 ─ 如製作長沙灣區的街坊美食地圖、出版紀錄石峽尾小店故事小誌、以相片與信件呈現華富邨老街坊對「家」的第一身視覺,這些都是參加者在各個城市角落中走出的「第一步」。
經過三屆的觀察,我們發現青年人有三項共通的關心議題:1) 在劇變不定的社會環境中,青年人更關注需要「強大心臟」(健康的身心靈狀態) 面對流變。2) 在高速發展的城市中奮力紀錄消失中的社區文化。3) 不遺忘「與弱勢社羣同行」。以上三個方向亦成為最新一屆計劃的研習主題。
出走台灣一趟 彼此啟發
在今年七月尾,我們帶着十位對社區實踐有熱誠的青年,遠赴台灣與關注相關議題的社區行動者交流,盼望拓闊香港青年對自身城市的想像。過程中,學習不同社區實踐模式的可能性。
例如座落在台北萬華區,推動永續生活的活化空間IMMA 一碼村,透過設計低門檻、簡易勞動的活動連結街坊 ( 如: 家具維修、花卉種植),凝聚他們持續參與社區;又如關注抑鬱症照顧者組織「OverBlue 陪伴憂鬱」,活用在社交媒體招募不同技能(如設計、攝影、市場推廣等等),且同時對心理健康有着共同關注的義工;至今以全義工志願組織,營運第六個年頭。
有趣的是,青年人在台灣的互動,亦意外成為彼此啓發的地方。事緣我們在旅程中經常光顧夜市或集體外賣用餐。素有回收習慣的參加者,自發提議在飯後一起將外賣便當的廚餘與塑膠作分類回收,並開始分享當地回收政策。最終,旅程中大家都自覺也合力在進食後作分類回收。有參加者分享,集體回收的行動,讓她發現以個人將理念在生活中踐行,並感染身邊人參與,漸漸自己便成為了社會議題的推動者(change agent)。原來推動改變,並未如想像般遙遠。
千里之行始於足下
這個暑假,十位青年人回到香港社區,組成四個小組,走出改變社會的第一步。小組主題包括: 關注觀塘區受城市重建影響的居民、在深水埗流連街頭的長者羣體、及青年與中老年父親代際溝通等。
我們將在九月最尾一個週末舉行「社區實踐共學分享日」,由青年參加者將三個月以來的實踐發現,化成不同形式向公眾分享,如同一份禮物回饋社區,歡迎大家參與其中! 詳情請留意突破青年發展部Facebook 及Instagram @bt.youthd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