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次到學校主持閱讀講座,向學生介紹有趣味的閱讀方式,其中一項令大家驚訝的閱讀方式就是「共讀」。
共讀很多時使人聯想到親子共讀,既有效培育孩子的閱讀習慣,也凝聚珍貴的親子時光。成長後,不少人閱讀時都習慣獨個兒找處安靜的地方,埋首閱讀,嚴禁打擾。如果三五知已,多數時候都會吃喝玩樂,不會好好看書。
「共讀」的火花
事實上不同年紀的人圍聚共讀,都可以有同樣效果,而且比獨個兒閱讀更豐富。我自小在教會團契都有參加共讀活動,團契定期舉辦書籍聚會,就是大家讀一本指定書籍,然後回來聚會中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,即使看同一本書,每個人都會因自己的經歷、喜好,而注意了書中不同的內容,故此這種交流分享,有助豐富彼此。
你留意到的內容,原來是我留意不到的;對你有感動的字句,原來我也感受深刻。你讀不明白的地方,我可以向你解說。有時會因聽到別人的分享而回去再細味某些章節。有些參加者或許未讀完書就來了,聽完大家的心得,重燃動力讀完書本。
這些共讀的趣味,並非只是個別的感受。2023 年書展前,突破機構事工研究及發展部同工發表有關閱讀的研究 ,其中提到7成4受訪者同意「因為其他人的閱讀分享/介紹,吸引你去睇平時唔會睇的書」;近 7 成受訪者同意「你經驗過與別人一起/分享閱讀,比一個人閱讀時有更豐富的得著、樂趣」;6 成7受訪者同意「其他人分享閱讀經驗,你感染到他們的閱讀樂趣,因而鼓勵你去閱讀」;6成5表示「經驗過與別人互相分享讀書的感受、得著,建立彼此關係」。
繼續「一起閱讀」
讀者彼此相遇,讀到一樣的書,最適切的場合莫過於每年的香港書展。今年七月的香港書展,「突破」繼續以「我們一起閱讀」為題,邀請讀者一起閱讀「突破」出版的新書。在科技、經濟與社會都變化多端的時代,我們一起處身在環境與自身都 不確定的狀況中,身邊可以實實在在有人一起閱讀一起分享一起感動一起支持,書成為了連繫彼此的線,閱讀就是共同的經歷。
2025書展
今年新書,包括可洛的第二輯《來一場文學散步》,讓讀者既可欣賞寫香港的文學作品,同時一起走訪相關路線。而由米哈、連倩妤合寫的《放心寫作》則邀請讀者盡情以文字抒發自己,不用拘泥寫作的技巧和文筆。至於以書寫交通迷來理解香港城巿的《浪漫交通迷解碼》,能透過閱讀互相理解,彼此看見。
當我們處身同一城巿,讀着同一本書時,我們的經驗就可以互通,感動也成為共同的記憶。我們一起閱讀就不只是一種活動或閱讀的方式,還盛載了關係和一致的經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