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.心緒

撰文 / 伍詠光 作者 圖片來源 / Unsplash

2025年10月21日
【讀‧心緒】面對一事無成的自己

工作有時令人心灰意冷,更可能成為一種折磨。你慨歎為何別人上班可以如此輕鬆,自己卻每份工作做不長,彷彿遇上噩運?也許,你能以運氣解釋世上所有事物及你的際遇;但有否轉換角度去想,不是工作出事,而是你出事?

有時人會自知,有時卻連自己都不察覺。工作會將人不願見到的自己徹徹底底、赤赤裸裸地呈現。例如在挫敗中看到自己的缺點,在困難中看到自己欠自信。無論如何,這些內在的陰暗面、自我懷疑、自我不滿,甚至自我討厭,很可能是自己愈做愈無趣,愈做愈失落,愈做愈害怕的元兇。

有人曾對我說,一份有趣的工作,起碼有30% 的內容是你未曾掌握的。如果你對工作已經得心應手,必然感覺沉悶萬分;但是這未掌握的部分,不論佔多少百分比,性質不論是陌生的新任務,或上司苛刻的要求,或測不透的客戶反應等,都會令你不安。這不安可能是對自己能力的懷疑,究竟自己做不做得來?我的存在有用嗎?我還被人重視嗎?

又或者不想被人瞧不起,不想感到自己比別人差勁,不想知道自己原是自卑,更不想知道自己時常需要被肯定。總之人不想真正認識自己,因為不想看見軟弱的自己。

其實,你心底裏,甚想被別人看見,看見自己的能力。 一旦失去了這份認同感,你很容易失落於過度理想化的自己(omnipotence,心想:「我實在很棒!」)和徹底無能的自己(impotence, 心想:「我實在很失敗!」)。一方面期望自己做得出色,有人賞識;另一方面又恐怕做得不好,給別人看出自己何等不濟。這是一種矛盾。

人可以矛盾到一個點:本來想成功,但因為害怕失敗,所以不如讓自己失敗好了。

這種想法是有對象的,你想證明給上司看─ 但是,你可能立即說: 反正我會失敗,不如放棄吧!另一極端是,你又可能說;我才不管他如何看,我最討厭他。當你說這句話的時候,正正說明你實在在乎他。又或者你心底最在乎的對象可能是父母,或是伴侶,又或者過去曾詆毀、踩低、傷害過你的人,甚至你自己。

歸根究底,你要看清自己內裏是如斯矛盾,充滿掙扎。這些矛盾和掙扎關乎你如何看自己,如何看待這一干人,如何跟他們相處,又不因他們的看法而貶低自己。這樣,你才能擺脫別人的眼光,不會輕易跌入不安,失去對自己的信心。

看清自己,是第一步。

(本文節錄自《現實,我受夠了 ─ 應對無力感的6 個關鍵》P.31-33 伍詠光著)

–> 購買連結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