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Trial and Error Lab,是個專為青年手作人、藝術家、媒體工作者而設的共享工作空間。約1,000平方呎的空間,有多張大木枱、10多位駐場實驗夥伴(lab fellow),他們可在這裏專心創作,亦可開班教學。來到這裏,大家總會好奇,要怎樣才會被揀選成為lab fellow呢?

招募條件大公開
「首先,當然要有一門手藝。」管理員阿絹把整個過程細細道來:「其次是手作人要寫下在駐場期間想完成的目標,這是我們頗看重的一點。」有了目標,才能有條件看看可以怎樣運用不同資源,一起往前走,讓年輕手作人在這條非主流的職志道路上,愈走愈闊,愈走愈遠。

「如果手作人的想法有社會導向,我們也會特別留意。」社會導向?「就是希望透過這一門技藝回饋社會。」例如其中一位主理手造頭飾的lab fellow,會與基層婦女分享做頭飾的技巧,讓她們有一技之長,甚至以此做些小生意;另一位手作人則把海邊收集的玻璃碎片,升級再造為環保飾物,「這些作品都有多一重社會向度的意思,而不是單純美觀和好看。」

面試猶如相睇?
即使要經過多番考慮後才接納申請,阿絹卻不願把這稱為面試:「我覺得訪談更為貼切,讓他們在訪談中了解這空間是否切合他的需要。」同為管理員的阿姍更以配對來形容:「這其實是一個相睇的故事!」喔,相睇?!

因為這是個互相檢視的過程,看彼此的條件能否配對上。當然這裏看的並非是否財雄勢大,而是設施是否適合:皆因Lab是個全開放式的空間——枱與枱之間只有約1米闊的通道,駐場lab fellow都有「鄰居」;場地使用也有限制——如產生太大聲響、塵土飛揚或刺鼻氣味的製作也不可,免得影響他人。曾經有個做大型金屬裝置的單位申請駐場,最終也得婉拒:「即使他們有很多有趣想法,但因為這裏不能進行燒焊,所以只能抱歉地回絕。」阿絹說。雖然如此,但若在訪談時想到可能有合用的資源,都不介意即時分享,例如給對方介紹熟悉申請資助的朋友等。談到這,阿姍悠悠地說:「所以我們才說這是一場相睇,就算發展不了,做個朋友也好。」

相信羣體,相信嘗試
就如那句歌詞:「莫道你在選擇人,人亦能選擇你」,相向的訪談,同時也是讓lab fellow看清自己是否適合這空間;尤其這空間是包括羣體的:「他會否介意有羣體呢?如果彼此分享意見,他又會否介意那些『真話』呢?」阿姍說,部分手作人會視他人為競爭對手,她卻認為無此必要:「大家的喜好和起點都不同嘛,而且我們相信羣體:如果有一個羣體,不止在心靈上彼此支持,也能互相刺激創意和想法,就會有好多新事發生,大家就可以一齊進步。」

在這裏,進步的羣體的確正在發生,例如lab fellows現在會彼此分享一些有心辦市集的單位的資訊,甚至為對方作品提出真誠的意見。也一如Trial and Error Lab的初衷——「嘗試,直至我們找到出路」——不只是「我」,更是「我們」;當「我們」一起不懈地嘗試,路就會漸漸行出來。


想知道更多有關Trial and Error Lab的活動和消息,又或是想聽更多lab fellow的故事,可瀏覽:
https://trialanderror.hk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rialanderrorH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