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.書誌

撰文/李玉霞 Breakazine 攝影/黃國榮

2018年08月01日
【破‧書誌】《搵真銀》── 還金錢的價值

為何Breakazine 一眾編輯變得如此銅臭,作為「金融盲毛」,毫無財技,竟高談「搵真銀」?皆因尋回金錢的真正價值,是此時此刻重要的信仰命題,幾乎是生死攸關。

資本主義制度加上全球經濟一體化,金錢可四出流竄滾大;貪財這萬惡之根,不但變得理所當然,方法更是層出不窮。香港金融巿場就是全球熱錢最愛的棲息地,資金幾乎可隨意進出,你可上市集資,或是炒賣衍生工具產品;只要你資金充足,在實體市場,也可收購全球任何一間具潛力的公司,把它分拆,再上市;或者買幾間豪宅作投資,就算只有一幢舊樓在手,都可以一劏再劏。

問題是,這遊戲只供全球有錢一族參與,連於金錢另一端的普羅大眾,只能眼巴巴看着通貨日益膨脹,屋租、飲食、交通等的生活費被扯高,如此兩極的貧富懸殊近乎是結構性,我們還以為是自然現象,只得認命。在這一期《搵真銀》,我們跟財金達人談天,花了半天,才明白這不是自然現象,而是金錢制度容許的惡。仍記得其中一位操盤人說:「你是無法想像他們賺的錢有幾多……但再多仍是不夠,因為資本主義社會中,錢要不停滾動才是錢,貪心是無法止盡。」但滾大的背後,沒有為社會創造什麼真正財富,卻製造許多謊言與剝削。

那天傾談至夜深,他最後一臉無奈地說:「我很糾結,社運界的朋友,很努力為社會創造意義,卻身無分文;我做財金界,收入比他們可觀,但所做的往往只是把錢再搵錢,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。」然而,他說,財金界朋友中,會這樣反省的人不多,他們多認為自己在經濟上為香港作出貢獻,也有餘力做點善事;反倒質疑社會行動者,搞亂香港秩序。

聽着此話,不知怎的,心痛又肉痛,想起布魯格曼(Walter Brueggemann)在《先知式的想像》提出當權者締造的超穩定社會結構:政治、經濟與宗教形成一個不倒的三角形,宗教往往只是主流價值的服侍者,負責維持價值的穩定;但我們的信仰卻應如一個倒轉的三角形,仿如刺針,上帝永遠挑戰既有的價值系統。試想,假如每天龐大的金融交易,不怎樣創造社會意義;相反,具意義的卻不獲金錢肯定,金錢這公認的價值單位,究竟代表了一個怎樣的價值系統?作為基督徒的我們,甘心服膺而不作反省嗎?

我們不是想探討如何理財,使自己成為富爸爸;或走另一個極端,視金錢為糞土;而是還金錢真正的價值,問金錢本質是什麼。我們嘗試回到創造的本源,看大自然如何進行交易:花朵給蜜蜂花蜜,蜜蜂為花朵傳播花粉,為的是互利共生。同樣地,在人類社會,金錢之所以被發明,不因它本身就有價值,它的價值在於促進社羣的交流;價格反映的不是暴利,而是羣體間的價值觀念,透過交換肯定對方。社區貨幣、或某些加密貨幣,或社會企業,就是想回復此種金錢的良善特質,這才是真正的「搵真銀」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了解更多有關Breakazine 054《搵真銀》的內容: https://www.breakazine.com/054

  • Share:

Related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