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題探討

訪問整理/ 潘淑麗 外事部 相片/ 受訪者提供

2025年08月19日
【我所看見的城市】看得到的鄰里關係

 

Jolly (左二) 與義工隊探訪街友,體會社區工作。

DSE 畢業「試」「習」實習計劃今年以「社區重見.價值重建」為主題,負責同工阮愛倫(Ellen)指實習單位包括環保、傷健共融、地區工作、書店等,期望參加者能從中看到社區的需要。

「油踐入心」主要服務油麻地地區被忽略的基層街坊及街友,藉食物共享、探訪長者及露宿者、到果欄收集水果與街坊分享等,重視與街坊建立深入的關係。Jolly 在「油踐入心」度過了五星期實習,認為這次實習讓她認識到社區工作,並且反思與社區的關係。

很着緊街坊

到油麻地果欄收集水果送予街坊。

「在『油踐入心』實習後我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及天真,我自以為暸解社區,事實上卻只是皮毛得不皮毛的知識罷了。起初我不明白,為什麼每次活動前也請街坊早點到達?是因為希望爭取時間與街坊傾談,很了解他們的近況,非常着緊街坊。」

Jolly 在計劃尾升的分享會上形容「油踐入心」是希望建立一個共融社區,強調與街坊建立心靈上的連繫;而不只是一個社福機構,純粹滿足受助者基本溫飽。

看似弱質纖纖的Jolly,在五星期的實習中大部份時間也在辦公室以外:與義工隊探訪街友、到油麻地果欄收集水果送予街坊,其間感受到街坊的熱情及對她的關懷。「街坊會經常與我分享一些生活小妙招,例如飲保礦力可以防中暑,雖然我不知是否真的(笑)。」

實習中的看見

才剛完成DSE,眼界或許仍停留在校園或試場,Jolly 在這趟實習中, 從導師Lincoln 口中得到許多思想上的震盪:「導師Lincoln 經常說,我們每一位都是社區的持份者,與街坊之間不是我們去幫助他們,彼此的關係不應該有上下之分的,而是互相了解及連結。」

Jolly (前排中白衫)在五星期的實習中與街坊建立關係。

另外,她亦學習到空間的爭奪及互讓。「有一個案例讓我很深刻:無家者露宿在後巷,附近的居民找來政黨及社工希望趕走無家者也沒有成功;最後居民竟然找來黑社會把無家者趕盡殺絕!」Jolly 指初聽這事時令人乍舌,但細心探究反思後,又發現這似乎是無可奈何的下下之選。

「若然露宿者定居於骯髒不堪、蛇鼠橫行的小巷,必然導致後巷衛生環境更加惡劣;然而,露宿者被無情驅逐後,他們又該何處安身?這是一場關於生存及生活的對決,前者是露宿者的生存條件,後者是居民的生活品質,二者的利益存在衝突,無論抉擇如何,總會有一方失利。」

  • Share:

Related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