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.書籍

撰文/ 伍詠慈 出版部 相片/ 黃國榮

2025年08月19日
【閱‧書籍】2025書展後記

「我細個開始睇你寫的書,而家介紹給我兒子讀……」「希望你繼續寫。」「看你的書,幫助了我……」書展會場裏人來人往,眾聲喧嚷,遠處是不同書攤的叫賣聲,近處是左穿右插的參觀者。但對索簽名的讀者和正簽名題字的作者來說,作者和讀者如朋友交流的時刻,成了一個把外界煩亂暫時隔絕的空間。

久別‧ 重逢

排隊等候索取簽名的人龍不絕,拿着書本的讀者走近作者時,可以與作者談一會兒,問候鼓勵,遞上書簽名,最後還要來張合照。於作者而言,每一位走近的讀者不只代表一本一本售出的書,更是生命的相遇和交匯。

這種簽名會場面,雖然是每年書展的指定活動,但對特地前來排隊的讀者及抽空過來的作者而言,都是獨一無二的體驗。透過文字,讀者感受作者書寫間的熱情與思緒,並且被感動、被陪伴及被明白,作者因此成為素未謀面的「朋友」。

在書展上,這位熟悉卻素未謀面的朋友終於能面對面傾談!每年書展,當讀者帶着書來到作者面前時,二人都會一見如故,像久別重逢的故友。這是書展成為給讀者和作者搭建的交流平台,而作者也會因讀者的回饋而得着鼓舞,繼續堅持寫作。

為什麼還參與書展?

有出版行業的人曾推斷,參觀書展的讀者與逛書店的讀者有可能是兩批人;意味到書展的人可能平日不大會流連書店,他們接觸書籍的機會就只有書展。故此對出版社來說,書展是遇上多種不同讀者的機會。有次陪同作者到學校主持講座,學校的校長提到,他就是在書展首次購入作者的書,而在書展排隊請作者親筆簽名的書,他珍藏至今。也有讀者提及,她每年例必到「突破」的書展攤位購買同一作者的新作,「突破」書攤是她童年的回憶。而有些讀者,平日未必方便到突破書廊選書,但到訪書展的突破書攤是每年指定動作,因為他們喜歡某位作者或某類書。

老地方見

每年七月的書展,突破由第一屆參與至今,無論是疫情抑或暴風雨,都從未缺席,因為這是個相遇的機會,是個能看見彼此的場合。無論是讀者與作者的相遇,抑或是讀者與出版社的相遇,相信書展都是一場獨特的約會,是一次機遇,故此,突破書籍不只停留在書店,也要進到書展,要與讀者在一起。希望繼續在書展與每一位讀者見面。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