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.文創

撰文/王育娟 Trial and Error Lab 共同創辦人 照片/ 由筆者提供

2025年10月21日
【藝‧文創】行出去,睇遠啲 ── 試錯遊學團後感

Trial and Error Lab(Lab) 自2016 年成立,目的是推動敢試敢錯的精神,支援青年手作工藝師探索職志路向。首7 年計劃以共享工作空間、培訓課程和創意企劃,以支持青年實踐職志探索。

為了拉闊工藝師對經營文創品牌的想象,今年8 月我們舉辦「試錯遊學團」,與5 位青年手作工藝師到台北與不同設計品牌和藝術單位進行5 日4 夜的交流;並首次以業界身份參觀一年一度、為期七天的「臺灣文博會」。

文創產品的經濟價值

「臺灣文博會」是台灣文創界非常盛大的銷售展會,今年文博會的總交易金額是13.5億台幣,即3 億多港元!首次得悉這個金額時十分震撼,亦令管理員及參加的工藝師思考:為什麼台灣能做到這項成績呢?文博會是結合商務銷售和零售市場的大型展會,會場分別有「文化策展」和「品牌商展」兩大展區,品牌商展的首兩天是業界人士專場,其餘五日的展期則開放予公眾免費參觀。整個品牌商展不但銷售文創商品,更有圖像授權展示及交易。除了臺灣品牌之外,還有來自亞洲和全球各地,一共650 家品牌參加是次文博會,共超過930 個攤位,總參觀人次為65 萬,交易非常頻繁。

13.5 億台幣的概念

過億的總交易金額看似很龐大,但細心一想亦只是500 港幣的人均消費額,不算是難以負擔的天文數字。背後反映更大的意義不但是台灣文創市場的百花齊放,更是公眾對文創產品的價值認同,願意以金錢和行動支持創意作品。

環視品牌商展的展區,原創角色的檔位佔大多數,參與品牌由初創到稍具名氣,以及角色品牌代理商都有。他們的創作風格多元,商品種類琳琅滿目,有紙品、毛公仔、袋、襪和裝飾品,人人買到大包小包,甚至有公眾在半夜開始排隊等候入場!這些現象反映「角色IP 經濟」漸趨成熟,亦可見台灣社會對文創產業的支持,令工藝師經營文創品牌能夠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職業。

不只是手作仔

反觀香港,從前一提起文創或手作工藝,不少人覺得只是「手作仔」或「玩手作」,未必覺得那是一門認真的工作。然而,自9 年前創辦Lab,我們見證和參與了本地文創界的成長與變化;去年Lab 更與時並進,開始轉型,推出全新企劃「駐場品牌實踐計劃」,結合品牌化教學及實體店寄賣實踐,提昇手作工藝師品牌營運概念和技巧。這次一起跟青年手作工藝師放眼海外,也啓發了我們繼續思考創作的價值與意義。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