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題探討

訪問整理/ 潘淑麗 外事部 相片/ 黃國榮

2025年10月21日
【年少閱讀記】寫給青少年的書

 

突破出版社社長梁柏堅

你愛看書嗎?還記得被一本小說深深吸引、廢寢忘餐閱讀的感覺嗎?

突破出版社社長梁柏堅從事出版工作三十多年,見證着出版社多年來的轉變,但出版的初心仍不變;期望以書籍為一代又一代成長中的青年人解困,呈現基督教信仰中的真善美。

 請問我是誰?

「青少年書總要有青少年成長元素。從兒童到邁向成年人的這個階段,當中會有很多探索及掙扎。」柏堅說。

「例如他們會問:『 在世上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呢?我與其他人的關係是怎樣的呢?我應該有什麼關心的事呢?成長對我的影響是什麼呢?我的興趣是什麼呢?』這些問題經常都在青少年成長中出現,而我們的書就是回應這些疑問及探索,例如在校園中他們與同學的關係、對城市的探索等。」

題材:從內在到關注世界

那麼,青少年愛看什麼題材的書呢?柏堅說高小至初中是看書最密集的時候,這個年齡看書一般不會太複雜。「他們喜歡有幽默感、能夠滿足他們對關係甚至戀愛的想像、講述友情間的掙扎等題材。」升上中學後,初中生開始對外面的世界有更多好奇和想像,希望了解世界更多;到高中時則接觸及閱讀較嚴肅的題材,這些都是閱讀上的不同成長階段。

柏堅指部份長銷書出版至今售出過萬本,並在學校的書單中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。例如2003年董啟章的《練習簿》、《醫生札記》、胡燕青的《一米四八》、子騖記載自己患癌症的《海闊天空》、阿濃的叢書等,部份書籍更再版超過10次,經得起時間考驗。

另一方面,科技環境的轉變亦影響出版的內容。「例如80 年代還沒有流行互聯網,獲得資訊並不容易,當時『突破』也出版了不少關於生理及心理的叢書。現在有互聯網、甚至是AI(人工智能),這些資訊元素的讀物需求就大大減少。」他指散文及小說仍為青少年所喜愛。「閱讀時的愉悅感、小說中的想像,以及散文中對生命狀態的描寫,是互聯網資訊無法取代的。」柏堅說。

「突破」出版中的「真善美」

「真善美」是突破書籍中經常出現的主題。「當周圍都是幽暗時,只要人仍有一點良善的地方,便會非常明顯。世間險惡,而良善仍然存在。」柏堅說。「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說話:『魔鬼在細節』,但其實還有另一句:『上帝也在細節。』」柏堅希望無論現實多麼艱難,讀者仍能從書中找到盼望。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