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題探討

受訪/陸振宇、黃晴

2019年04月01日
【休整 | (五) 休整,需要的可能是……】

陸:陸振宇 更新園程序主任

黃:黃晴 社工學生、更新園實習生

 

你如何理解休整?

:我會看休整為休息及整理。一個人如果處於疲乏狀態,沒有力、沒有空間,也就難以整理;所以在整理前,休息是必要。更新園多數帶年輕人到野外休息,一是要他們放下與社會、與身邊人的聯繫(connection),就是放下手機,放下急於接收資訊、即時回應的焦慮,暫時脫離紛亂的世界;二是專注地做些自己不熟悉的事,例如行山,處身不熟悉的環境,他們需要專注四周,抽離於城市煩囂,讓思緒、心靈有空間。空間是整理的必要條件,野外環境相對安靜,能讓平日被壓下的微聲、糾結的情緒有空間彈出,經歷整理、重塑的過程。

我喜歡跑步,有時和同工或年輕人一起約跑步,跑步也成為我休整的空間;休整的方法和步伐因人而異,野外休整不是對每個人都奏效,只是青少年不容易將心打開,要開門見山的談家庭、談成長,往往難以回應;但帶他們到戶外,相對容易卸下心防,建立信任,藉彼此對話,整理想法和情緒。

:我是在更新園第一次接觸「休整」這說法,當時覺得連行山也可以休整,很有趣!我覺得休整是一個可以令自己重新出發的過程,較易理解的例子,是人通常將情緒擱在一旁,因為當下環境不容許花時間和空間處理,但通過休整,可以令這些未處理的情緒浮出,消化後再輕裝上路,重新出發。休整彷彿讓你經歷一個解說的過程,幫助自己不要跌入盲目追趕的步伐裏,例如我是社工學生,在帶組、帶活動後,會想想有哪些地方可以更好,哪裏可加入新元素,有沒有變質至為做而做、而對助人失去熱誠?我覺得休整也是連結初心的一個方法。

 

作為城市人,你覺得自己有足夠空間休整嗎?

:我想不是空間多與否,而是有沒有將這些空間用來休整。我們很多時傾向得到更多,即使不談金錢、權力,也希望自己成就(achieve)更多,像跑第一的運動員,也希望自己跑得再快點;這樣,人自然覺得休整沒有生產力、是多餘,也就不會劃出空間休整。像我約朋友跑步,多是為了跑快點跑遠點,而不是為了休整而約跑;只是碰巧,休整成為跑步的另一種得着。我們這些有意識要休整的人,尚未特別為休整而休整,更遑論其他人吧。

:我現時仍是學生,休整的時間算是多,但自己也會傾向填滿每個週末。加上同輩氛圍也會有影響:年輕人很少有休整的概念,身邊的同學和朋友也習慣無時無刻看手機、Instagram story,有時觀察大家,好像頗享受忙碌,也不禁想,我們真需要休整嗎?願意休整嗎?

:更弔詭的是,很多人覺得要有許多條件,才有安心休息的空間,例如有更多錢,有更大間屋,不過在追求這些條件的過程中,已花去很多原本可用作休息的時間。

:是啊,所以很矛盾。當我們做整理,像是將擱置已久的感受、或是不想面對的自己從抽屜取出,真的需要很多心力抵擋直面自己的恐懼、抵擋那種填滿日程表就等同人生很充實的念頭。社會文化也影響我們如何看休整,為什麼休整會被標上零生產、而不是一種幫自己充電然後有力重新向前?社會鼓吹用物質填滿空虛感,我們或許也是如此;我們填滿了休整,卻沒有休整。

 

你覺得休整至終是要帶來什麼?

:我覺得是避免人耗盡(burn out),讓我重整步伐,可以繼續向前,休整也會讓我認識自己、加深我和上帝的關係。

:休整是認識和更新自己的一個空間,了解自己的狀態、與人的關係、在這世界上有一個怎樣的使命和位置。有時自己也會想,休整會不會也是令世界變得好一點的方法?雖然好像理想化和浪漫化,但自己有接觸一些精神病康復者,許多的病因,也許來自沒有空間整理情緒、心結。當人有空間、有心力、願意慢下來的時候,或許能帶慢整個社會的步伐,想想看,休整或許也是其中一個讓世界變得好一點的方法吧!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