觸.人際

資料提供/梁燕雲 輔導中心 撰文/許桂珊 相片/黃國榮

2017年02月01日
【觸‧人際】讓我聽到你的心聲

臨近期中考試,子韻感到壓力愈來愈大,每晚睡覺總會夢見自己考試不合格的情境,一想到溫習進度落後,更甚至會哭起來,心情難以平復,這天她忍不住跟同學穎思吐苦水:

「我覺得壓力好大呀…」
「唏,駛咩驚丫,次次都比我高分!」
「唔係呀,我幾乎每晚都會發夢夢見…」
「放鬆啲啦,唔駛擔心喎!大把人仲慘過你。」
「……」

子韻再也說不下去。

這樣的情境很熟悉是吧。試將自己代入子韻,你有何感覺?無奈?不被理解?遇上不順遂的事情,除了自我消化外,我們更多的是找朋友訴苦,希望有人聆聽明白。但訴苦的過程,有誰能真「聽」到我們的掙扎呢?

聆聽是一種重視他人的表現:有機會讓傾訴者表達自己的感受、感到被尊重,經歷有人明白和同行。帶有同理心的積極聆聽(attentive listening)能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,感受對方的感受,並透過努力了解和整理,幫助對方梳理思緒、看清盲點、甚至激發新意念。

要聽見別人說話不難,但要聆聽別人所說,甚至聽出說話者的深層需要和呼求,卻非一蹴而就。如何能成為一個好的聆聽者?輔導中心的同工給我們提供了以下幾個小貼士:

接納對方的情緒:傾訴者會有抒發情緒的急切需要,此時可細心聆聽,嘗試感受對方的感受,你或許未能認同他的行為或取態,但感受無分對錯,接納他有情緒反應能幫助他進行整理,如「我感覺你很憤怒」、「你有這情緒反應倒也理所當然」等。

留意對方的身體語言:身體能反映我們的狀態,可留意對方的身體動作、臉部表情、語調等,如交叉雙手是保護自己或不耐煩、聲線提高代表緊張等等,留意這些細節,能讓你感受傾訴者的狀態。

避免先入為主和解決問題:別人需要的是你的全心聆聽,並非你的高談闊論,請勿隨便下判斷,為傾訴者的難處定案,頻頻搬出解決方法––––他真的只是需要被聆聽而已。

整理重點及源頭: 鼓勵對方慢慢表達,了解發生在他身上的事、他的想法,過程中你會發現傾訴者使用的重複字眼,並可由此與對方一起找出源頭,如「你說了好幾次『自己好像隱形』,你是覺得他沒有看見你的努力?」等。

有需要時,尋求專業幫助:有些聆聽者會過份投入在傾訴者的狀態中,或過度回應傾訴者的需要而令自己備受困擾,請記得,在助人之時也要留意自己的狀態。若傾訴者情況不樂觀,或過度依賴自己,便須轉介輔導。

心是聆聽的基礎,即使不擅技巧,用心的陪伴仍能給予傾訴者一份同行和結連的安慰,甚願我們能善用上主所賜的心靈和耳朵,成為好的聆聽者。

  • Share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