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日報:漫畫迷醫生以筆桿交織奇幻世界 讓小說成突破人生謎題之鏡
寫過探討輕生的懸疑小說《介錯人》,再出版以殘疾運動員與領航員參與三項鐵人賽事為題的作品《鐵人1.5》。作者永若晴絕少重複自己,總以書寫全新題材的小說為目標;或許更因為身為精神科駐院醫生,每天接觸一個個血肉生命,耳聞目睹一道道人生謎題,令其小說有迂迴情節亦呈現曲折人生,帶讀者進入現實與奇幻交錯的荒地。 More
寫過探討輕生的懸疑小說《介錯人》,再出版以殘疾運動員與領航員參與三項鐵人賽事為題的作品《鐵人1.5》。作者永若晴絕少重複自己,總以書寫全新題材的小說為目標;或許更因為身為精神科駐院醫生,每天接觸一個個血肉生命,耳聞目睹一道道人生謎題,令其小說有迂迴情節亦呈現曲折人生,帶讀者進入現實與奇幻交錯的荒地。 More
報道日期︰2025年6月28日 版面︰副刊 文︰林蕙芝 作家米哈、心理治療師連倩妤,在逼狹而高壓的香港成長,都曾經歷焦躁、擔憂以至創傷;當他倆不約而同透過寫作安定心神,感受當中的神奇療效時,就合著文章,提倡簡易的寫作練習來癒癒身心,「我們希望城市仍有一個位置,讓每個人至少能放心地完成一件事,那就是『放心寫作』。」 翻開最新出版的《放心寫作》一書,簡單線條的手繪貓畫作封面,配上小巧精緻的裝幀設計,乍看像昭和年代的短篇小說集—— 而這書蘊含的,卻是作者對苦難的叩問。 發現叙事治療之意義 作者之一連倩妤說此書源起自她兩位好友輕生;當時她心靈重創,滿是自責與眼淚:「那年是2022年,當時我是米哈老師的寫作班學生,他鼓勵我把悲傷轉化,並寫成兩個故事。寫完說不上完全釋懷,但心靈好像輕省了,眼淚也沒再直流;」 她想到叙事治療,「叙事治療大師Michael White(麥克·懷特)說一個人重複說自己傷痛的故事,可藉此重建意義,產生治癒能力。在我輔導的個案中,也曾有一位經歷父親家暴的女孩,透過叙述細節,從中發現她其實保護了弟妹,明白到自己也是英雄!敘事治療為她帶來了新的視角。」 當連倩妤把個人經歷結合專業知識,向亦師亦友的米哈分享,他想到自己也在尋問類似的事,「近年我於電台主持《是日快樂》、在大學教書,關心的命題正是人的快樂與存在,這真是又大又難的課題,」當發現自己寫作時最快樂,慢慢又認識到expressive writing及叙事寫作等概念,「這方面我顯然知識不足,若要專業地做這件事,就要請連倩妤『入鏡』了—— 於是我建議不如合寫專欄,希望讀者像我們一樣,用寫作來療癒傷口,以至能『放心』過活。」 送上心靈短文的療方 因此2022年中旬,他倆開始在報章刊登每週一篇《放心寫作》專欄。然而二人背景迥異,合寫過程是順利還是迂迴?「我們早一兩個星期開始構思題目,有時我先寫,有時她先寫;她運用輔導知識,我則負責在文字上執著;」若內容觸碰不安的情緒或受傷經歷,他們在文字表達往往更小心謹慎,米哈進一步解釋:「這始終不是一對一的治療,用字要準確,不宜過火,令讀者閱讀及完成練習後能平衡情緒;這絕對有賴她的專業。」 慢慢咀嚼從專欄精選50篇文章及寫作練習指引結集成的小書,竟也分不清是米哈還是連倩妤是哪篇文章的主筆;蓋因二人的思考與關注,愈寫愈相近,皆是鼓勵回憶、留心環顧與個人細微情緒、學習鑑賞藝術,或嘗試拓闊想像空間等,這些返回內心深處的提示,總在文章中反覆出現。 過於敏感可成為負擔 米哈說頗受《失樂園》作者渡邊淳一醫生提出的「鈍感力」影響。在節奏快速而資訊爆炸的今天,過於敏感可能成為負擔,鈍感卻可能帶來輕鬆心情及不易受挫的心態,「這書的短文,一方面也鼓勵大家專注與敏感當下,同時也練習鈍感,別過於激烈地對某些影響情緒的事情有反應。」二人的文章,令人反思生活的快與慢、尖與鈍;讀者就如看探戈舞般,自然而然地跳進文字世界,以閱讀及寫作享受當中微妙的平衡,從而自在地放鬆心情。 明明是完整的合著,二人竟謙稱只寫了「半本書」,連倩妤說:「其實我們只負責開個頭,讀者要繼續經歷及書寫自己的故事,去延續這書的生命。」 誠然,即使獲大師傳授心法,每個人要擁有真正的「放心」,終究還須獨力完成各自的人生功課。 More
「心靈抗逆力到底是什麼?抗逆力(Resilience) 或稱為回彈力,是指在面對挑戰時能茁壯成長、於逆境中能快速復原的能力。具抗逆力的人在面對挑戰時,有足夠的底氣與力量去跟emo共存。」突破機構青年發展部經理馮文傑說。 More